在FBIF2021,莫小仙联合创始人王正齐曾分享说“只做电商很难出新品牌”。2024年回头看,不仅居家带来的“一人食”红利不再,渠道平台变革也让品牌备受压力,方便速食行业创业需要寻找下一个增长点。
莫小仙很早就认识到了线下渠道的重要性,投入了大量时间来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,构建有效的销售业务模型。通过五年时间持续推进线下渠道的布局以及建立线下销售网络,莫小仙逐步在线下市场站稳了脚跟。
3年之后,FBIF再次请到莫小仙联合创始人王正齐,他在FBIF2024创业者论坛进行了题为“线下渠道建设的长期主义”的演讲。
在当前渠道日益碎片化、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的背景下,创业品牌如何在传统巨头的夹缝中生存下来,同时构建起自己的渠道组织力,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【下文根据演讲整理,内容有删节】
王正齐,联合创始人,莫小仙
渠道变革下,品牌商的未来在哪里?
最近很多人和我聊到了胖东来,大家认为胖东来爆火背后是卓越的组织能力。在我看来不只是组织能力,胖东来的选品能力、运营效率和门店管理等方面同样处于行业领先。很多经销商朋友觉得,在自有产品开发上,胖东来展现出了其核心竞争力。郑州永辉改造后的销售数据显示,其前20名畅销产品均出自胖东来,这证明了自有品牌的力量。
那做品牌还有未来吗?
“胖东来”这三个字当前已成为快消品领域的顶流IP之一,其TOP20的产品均为自有产品,我觉得是正常现象,但是长远来看,可能会发生变化。
1. 有些产品适合做线上,有些产品适合做线下,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的销售渠道。像日化、家清、百货等刚需类生活用品适合在线上购买,因为消费者有囤货的需求或习惯;另外当前这类商品的线上运营效率更高,经营成本更低。但是像方便速食、散装零食会更适合线下即时性的消费需求。
2. 在一线、新一线城市,主流消费群体的购物方式更偏向于掌上购物。年轻人下班后倾向于使用盒马、美团等即时配送服务或直接网购,而非前往拥堵、停车不便的超市。这种购物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卖场的客流量和销售额。
3. 在县城及乡镇,大型超市的生意依然兴旺,前段时间,我在市场上走访时发现,中午11点的县城超市常常排起长队,但同样的时间在上海、南京等大超市内只有营业员没有消费者。一个城市内渠道的产出权重占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超市在县城为什么生意好?因为现在县城留下来的人大多是带孩子的人。一个县城,从幼儿园到中学生、高中生的学生人口占当地总人口近两成,再加上照顾这些学生的家长差不多占50%,这些人是县城的主力消费人群,逛超市采买生活用品,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,城市内有大量具备消费需求的人群,所以县城超市生意好,小型地级市的人口结构也比较相似,生意模式自然就近似了。
昨天,我和一位连锁商超的采购总监走访了奥乐齐、盒马、好特卖。我敢打赌,许多厂商在走访后可能感到一丝“绝望”。为什么?看看奥乐齐,中国商品SKU不足100,再看看盒马,自有品牌占比高得惊人。这不禁让人思考,厂商的机会究竟在哪里?按照盒马官方的消息,他们计划在未来10年内在中国开设1万家盒马NB店,预计带动5000亿的生意。如果5千亿生意跟厂商的品牌没有关系,那莫小仙未来应该怎么做?经销商又该怎么做?这也是今天很多品牌方、经销商开始焦虑的原因之一。所以,如果不把渠道研究透,在渠道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预见未来。
如何做线下渠道?
这是前可口可乐中国区的总裁给我讲的一个观点。她问:“你会不会做一个店?怎么把一个店做好?这个店应该卖什么产品,定什么价格,摆什么位置,怎么做推广,怎么把你的产品卖起来?你们这些创业者如果连一个店都研究不清楚,谈何做线下?”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。很多行业都有他既有的规则,我们如果不知道就只能踩坑、交学费。所以要做线下,要研究大卖场怎么做,生鲜超市怎么做,家门口的小店怎么做......线下的生意就是由这些店构成的,把这些都想清楚了,自然就会操作线下销售。
(二)从做好一个区域开始
一般情况下,许多厂商会通过糖酒会这类展会进行招商订货。我们来算下参展的所需花费:场地租金20万、设计5万、装修费也要20万,再加上参展人员的差旅费用、会展期间的招待费用,零零总总多的近百万,少的也要几十万。展会结束复盘,很多厂商发现,收到的货款还没有花出去的多。但第二年,他们接着去,乐此不疲。而且每年推新品,市场上流行什么就做什么产品。这些厂商在去糖酒会之前是否想过你的产品适合在什么区域、什么渠道销售?你的竞争对手是谁?你的竞争力有哪些?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都没想清楚就去参展,那找到匹配的经销商概率也不会很高。许多厂商在糖酒会上投入巨大,却收获甚微。为什么不先打造一个样板市场呢?用一次参展的费用,足以打磨出一个拿得出手的样板市场。打造样板市场的方法,就是上面讲的,“从做好一个店开始”。线下渠道就是持续复制样板门店,所以前期工作是最重要的。但很多人没有耐心,因为做好一个区域市场要花时间。厂商做大,不一定要迅速在全国铺开。精耕细作一个区域,成为当地第一也是一种方法。山东青食的钙奶饼干,一年总销售额5亿左右,山东市场占了80%,是山东市场饼干的头部品牌。很多做全国市场的品牌年销售额1-2个亿。这类品牌在每一个区域市场都不具有竞争力,不会成为这个品类当地渠道和经销商的首选。其实这类品牌,不如聚焦几个市场,做深、做透,成为当地的强势品牌,增强品牌竞争力,厂商的生命力也能更持久。线下生意要拉长周期看。推一个样板市场起码做1-2年的规划,不能只做3个月规划。因为做线下,从老板的想法到员工落地执行,没有半年是不可能的。现在社会上招过来的快消品销售人员很多的工作内容就是开客户、下订单、做费用,好一点的会协同作业跟线一起去铺货,但具备市场规划和运作能力的销售人员少之又少。做线下就两句话:每天活跃网点增加一点点,每天单店销量提升一点点。如果能够坚持,就能产生复利。如果能够坚持几年,那这个品牌就一定是品类的核心品牌。所以,先不要想太大,要脚踏实地做事情。当把一个县做透了,全国2000多个县复制这个模式就好了;当把一个地级市做好了,其他300多个地级城市复制这个模式就好了。这是花钱最少的方式:聚力所有资源砸向一个城市,砸透了模型就出来了,千万不要盲目去做。
ROI最高的地方是最难触达的地方
渠道的选择也跟产品有关。我以前做橄榄油的时候,只能做精品超市、高端店,在小店铺货没有动销,这个品类不适合做全渠道注定是小而美的。不同的产品对应的销售渠道不同,需要评估你的产品适合做什么渠道,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。之前和一位做意面的创始人聊天,我说莫小仙的经验对你没有帮助。卖意面做的是高端渠道,全国不超过2万个网点。需要多少人,需要多少经销商,很容易算清楚。我认为做这么贵的东西,要坚持去做,要按照10年、20年去做规划、做渗透。现在费列罗是大众消费品,线下很多商超都能购买到,但是在30年前只有在上海一两家店里能买到,这就是外资品牌的定力。对于要做的事情,有清晰的市场拓展规划。如果已经选定了产品、渠道,后面要考虑的是怎么建业务组织模型。也就是你需要搭建一个怎样的团队来干成这件事,团队各成员需要的核心能力有哪些。当知道怎么做一家店的时候,就要知道用什么样的人能把这个店搞定。有模型才知道需要什么人,产品在哪里卖得好,在区域招什么人,组织架构怎么建立,团队要怎么建设。其实,这都需要一步步去思考,但很多时候很多创业者是反着来的。对于没做过线下渠道的新锐品牌来说,销售1号位要怎么选?线下渠道不了解,经销商不了解,价格策略不了解,如果都不了解的话,怎么去面试一个销售总监?怎么评估一个人能做还是不能做?选人问题我给大家支个招,叫顾问大于销售总监。招一个行业资深顾问,给你好好分析一下生意的模型应该怎么做,需要什么人,怎么建组织。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和思路以后,再开始招总监,这件事千万别着急。最后,我要说的是,线下渠道最难触达的网点,ROI是最高的。货铺进家门口的小店,可以持续动销,能赚一辈子钱,并且没有任何费用。这种小店的ROI是最高的,但是把铺货的难度也是最大的。大卖场ROI<传统超市ROI<流通小店ROI,建设线下渠道都是从ROI最低的地方到ROI最高的地方进化。当前做线下渠道基本还是从大卖场或者CVS等系统门店起步,有了团队以后才有能力覆盖流通小店。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。做线下别着急,慢慢做,做10年、20年,只要不犯错误,每年都能赚钱,一年比一年多,一年比一年开心,这就是线下的魅力。如果是线上平台,我今天不知道明天要怎么做,尤其是在抖音平台,今天一个品牌招100个人,几个月后就有可能因为平台规则的改变大量裁员,因为线上生意不控制在自己手里。线下渠道更能让我们自己来把控生意。当下商业现状是“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”。一个新锐品牌要去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,要去创造需求、创造新产品,成为这个品类的第一。当有足够多的渠道、网络、团队时,就可以有无数个小品类让自己壮大。今天新锐消费品牌的发展路径大致如此。* 本文为FBIF原创首发,欢迎无条件转发朋友圈。转载请在后台回复“转载”了解规则。*FBIF投稿与商务合作,联系Bobo(微信:fbifmedia1)/ FBIF食品微信群 /
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,30w+食品人已加入!